送道成禅者

曹溪流,非止水。
一点忽来,千波自起。
直须钓鳌钓鲸,莫问得皮得髓。
君不见石头有言兮,圣不慕他,灵不在己。
成禅成禅,谁家之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道成禅者》是宋代诗人释重显的诗词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曹溪流,非止水。一点忽来,千波自起。直须钓鳌钓鲸,莫问得皮得髓。君不见石头有言兮,圣不慕他,灵不在己。成禅成禅,谁家之子。

  2. 象征意义:诗中的“曹溪流”象征着禅宗的真谛,并非外在的物质追求。《送道成禅者》通过“一点忽来,千波自起”的比喻,表达了一旦领悟了禅理,就如同曹溪水流引发的涟漪一般,能够引发深层次的心灵震动与启迪。这种领悟往往源于内心的突然触动,而非外在的修行或知识积累。

  3. 禅宗哲理:《送道成禅者》中传达了禅宗的一种核心理念——“灵不在己”。在佛教中,灵是指人的本性和精神性。这句话意味着真正的觉悟并不是通过对外物的执着或追求来实现,而是通过自我反省和内在觉醒来达成。禅宗强调“无我”,即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是相对的,不是固定的,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4. 诗人观点:在这首诗中,诗人似乎也在表达一种哲学观点,即对于“石头有言”这一概念的诠释。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超越语言和文字的象征,暗示着真正的智慧和真理超越了言语的描述,是直接触及心灵深处的体验。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强调了个人修行的重要性,以及在追求心灵解脱的过程中,不应过分依赖外部的教义或指导。

  5. 艺术魅力:《送道成禅者》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禅宗哲理的诗歌,它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禅宗理念的深刻阐释,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诗中的每一个字句都充满了力量,能够触动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人们对生命、自由和精神境界的深刻思考。

《送道成禅者》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意蕴和精神追求的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象征手法,向世人展示了禅宗思想的精髓与魅力。对于喜爱传统文化、追求心灵成长的读者而言,阅读这首诗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和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