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十九首 其五十六

旷劫洞然,孤光皎洁。
不涉功勋,是何时节。
布袋痴憨,丰干饶舌。
大悲千眼觅无踪,体妙虚玄百非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六十九首·其五十六》是宋代的释道宁所作的一首佛教诗歌

《偈六十三首·其五十六》以深邃而独特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了一幅旷古的禅意图景中。这首诗通过“旷劫洞然,孤光皎洁”的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明澈如镜的境界。诗人以“不涉功勋,是何时节”为转折,提出了对于功名利禄的深刻反思,进而引出了“布袋痴”这一主题,即布袋和尚的传说。

在这首作品中,“旷劫洞然,孤光皎洁”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澄明的自然景象,也暗合了禅宗追求的空灵境界。而“不涉功勋,是何时节”则透露出释道宁对世俗功名的看法和态度。他似乎在暗示,世间纷扰与名利得失都是虚妄,唯有内心的清净与悟性才是修行者最终的追求。

“布袋痴”这一主题也极具象征意义。布袋和尚的形象,通常被解读为布袋中的天真烂漫和对世间万物的包容,象征着一种无拘无束、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这既是对布袋和尚本人性格特点的赞美,也是对广大修行者的劝诫,鼓励他们放下执着,回归本真,寻找心灵的解脱之道。

《偈六十三首·其五十六》不仅是一首充满宗教意味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引人深思的诗篇。它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宗教信仰,以及它们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