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十三首 其七

报慈家风,淡薄厨堂。
诸事萧索,唯有金刚。
眼睛四海,禅人咬嚼。
咬得破,旷劫无明。
须臾销铄,天上人间,自在快乐。
咬不破,成结缚。
六用门头,尘缘竞作。
你咬嚼,闲处著。
灿烂无瑕,光明闪烁。
几回觌面相呈,自是诸人讳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六十三首 其七》是一首出自宋代佛教文献的作品,由释昙华所创作。以下是关于该作品的介绍:

  1. 原文节选
    万里无云,长天一色。
    不落古今,那该彼此。
    要津把断,风骨旋生。
    设使灵山密付,谩说拈华少室,亲传徒夸得髓。
    师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

  2. 注释解析

  • :数词,表示无数或广大。
  • :古代长度单位,这里指代广阔无垠。
  • 一色:形容天空的颜色一致,没有云彩,呈现出一种统一和谐的视觉效果。
  • 不落:不与,不为。
  •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一个”。
  • :交错、连接的意思。
  • 设使:假使,如果。
  • 灵山:佛教中的圣地之一,象征修行的最高境界。
  • 拈华:佛教用语,指佛祖拈花示众的行为,象征传授佛法。
  • 少室:地名,可能是禅宗传承中的一个关键地点。
  • 亲传:亲自传授,强调直接和重要的教导方式。
  • :精华、精髓。
  • 师子窟:佛教中的一种比喻说法,意指修行者应像狮子一样勇猛精进。
  • 象王行处:佛教中以象王为榜样的行为准则。

《偈六十三首 其七》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宗教内涵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阅读和欣赏这首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核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与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