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十三首 其五十七

滔滔法海,清浊混流。
湛湛禅河,鱼龙变化。
杳杳无涯际,澄澄彻底寒。
短棹孤舟,徒夸好手。
长竿画舫,方称男儿。
风浪掀天,云雷匝界。
丝纶便掷,不顾危亡。
灵鳌锦尾上钩来,跛鳖盲龟随浪去。
满船装载,月渚芦湾。
共乐升平,同歌道泰。
从前祖业,岂假外求。
截流到岸之人,且道是何面目。
须弥顶上非凡木,白藕峰前得处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六十三首 其五十七》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和修行境界。下面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宋释道宁是一位高僧,他俗姓王,原籍歙溪(今属安徽),后出家为僧,成为蒋山泉禅师,并依雪窦老良禅师学习。他晚年曾住潭州开福寺,并在徽宗大观年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2. 文学形式:《偈六十三首》是释道宁所创作的一组六十三首诗,每首都以“偈”的形式呈现,这种形式在佛教文学中较为常见,用以表达禅宗的思想和修行为。
  3. 诗作内容:“滔滔法海,清浊混流。”这句话描绘了佛法无边,包含了各种思想和见解,如同混浊的河水,无法区分清浊。而“湛湛禅河,鱼龙变化。”则意味着禅的河流深邃广大,能够容纳各种生命和形态,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4. 主题探讨: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佛教中的抽象概念,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无常和修行的必要性。诗中的“短棹孤舟,徒夸好手;长竿画舫,方称男儿”反映了不同修行方式和境界的对比,鼓励人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心境选择合适的修行方式。

通过深入解读《偈六十三首 其五十七》,不仅能感受到释道宁深邃的禅理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也能从中获得对生命和修行的深层次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