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携花鼓到城根,反著麻鞋过短门。
笑把柴头书古字,大家来步月黄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手携花鼓到城根,反著麻鞋过短门。
笑把柴头书古字,大家来步月黄昏。
《颂古五十七首 其四》是宋代诗人释道昌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不仅是对禅宗修行的一种描述,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生活智慧。以下是对该诗的分析:
作者介绍:释道昌,号月堂,俗姓吴,霅之宝溪(今浙江吴兴)人。他年仅十三岁便出家为僧,逾二年后谒于道场寺的妙湛,悟彻禅宗真谛。此后,释道昌以遍参为志,游历淮楚、湖湘等地区,先后依长灵卓、保宁玑、圆悟勤等诸多禅师学法。
诗作原文:《颂古五十七首 其四》全文如下:
雷霆不及掩耳,下桩要在急水。水深桩脚若长,耳畔雷声四起。拈起拄杖为他中下,上上人来放过不打。秦人一入桃花源,子孙千世为神仙。
诗意解析:该诗通过“迅雷不及掩耳,下桩要在急水”描绘了一个紧急关头的情形,暗示在困境之中需要迅速应对。接着,“水深桩脚若长,耳畔雷声四起”形象地比喻了环境的变化莫测和突如其来的危机。最后两句“秦人一入桃花源,子孙千世为神仙”寓意深远,表达了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
通过对《颂古五十七首 其四》的深入探讨与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文学的风采,还能从中获取到关于生活智慧和精神追求的启迪。这不仅是了解古代诗歌魅力的途径,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