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五十七首 其二十一

出头露角,指点方见。
见处不留,分定针线。
下床扭住才拟议,拓开一掌佛法意。
脊背汗流唤得回,白莲花向半天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五十七首 其二十一》是宋代诗人释心月创作的作品,此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了释道昌对于佛法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第一句:兄难兄,弟难弟。马祖真,只这是。
  • 第二句:撼动西江十八滩,水面无风波自起。
  • 第三句:各呈见解,互逞机锋。石火莫及,电光罔通。
  • 第四句:抛下拄杖而立,不同草草。拈起拄杖便行,亦岂匆匆。
  • 第五句至第十二句:者里著得只眼,许你亲见庞公。昨日与今日,同中却不同。狞龙搅沧海,俊鹘摩青空。宗眼明如日,机轮疾似风。丹霞回首处,遍界觅无踪。
  • 第十三句至第十八句:见利忘锥,何得何失。拈起放下,翘足而立。文殊维摩,鎗箭交击。果不可当,一掌推出。纵是舜若多神,额头也须汗出。普济把定,被庞公痛处一锥。直得左转右侧,前依后随。
  • 第二十九句至第三十四句:笊篱提起处,相呼作舞时。若言依样画猫儿,定把黄金铸子期。识得子丑寅卯句,应须继绍此门风。如王仗剑当堂坐,佛魔俱拂一时空。
  1. 诗歌鉴赏
  • 主题思想:该诗表达了释心月对佛法深邃的理解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他通过对比和象征,揭示了世事无常和人生百态的深刻道理。
  • 文学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水面无风波自起”象征着平静的表面之下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变化,“文殊维摩”则暗示了佛法的微妙与深奥。
  1. 历史背景
  • 释道昌的时代:释道昌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思想多元的时代。佛教在这一时期受到了极大的推崇,而文人士大夫阶层也开始涉足佛学研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 释道昌的生平:释道昌,又名昙贲,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住台州万年,称心闻昙贲禅师。他的一生致力于佛教的研究和传播,是南岳下十六世,育王无示介谌禅师法嗣。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释道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他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思想,使读者能够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感受到深沉的哲理。
  • 意象运用: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如“西江十八滩”,也有人物动作的刻画,如“抛下拄杖而立”。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场景之中。

《颂古五十七首 其二十一》不仅是一首表现释道昌生活哲学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佛教文化的内涵,也能从中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世界的独特洞察和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