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五十七首 其三十七

当言不避截舌,当炉不避猛火。
趁手作得家生,到老自能稳坐。
水深杓柄长,舀水洗头剃。
雪峰刀上眼忽开,琉璃殿里无关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五十七首·其三十七》是宋代释道昌所作。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表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也是传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颂古五十七首·其三十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背景
  • 释道昌:宋·释道昌,号月堂,又号佛行,霅之宝溪(今浙江吴兴)人。他于十三岁时开始出家,并在两年后进入道场寺学习佛法,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此后,他以遍参为志,游历于淮楚湖湘等地,依从多位名师学习。释道昌不仅精通佛教教义,还对文学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诗歌作品展现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独到见解。
  1. 诗作原文
  • 水深杓柄长,舀水洗头剃。
  • 千里万里,不著便处却能回,闭了方丈依前来。双收双放,半合半开。主宾全体用,石女老黄梅。
  • 完善 释道昌 释道昌(一 八九~一一七一),号月堂,又号佛行,俗姓吴。霅之宝溪(今浙江吴兴)人。年十三祝发,逾二年谒妙湛于道场寺,悟彻。于是以遍参为志,游淮楚湖湘间,依长灵卓、保宁玑
  1. 诗歌鉴赏
  • 意境与情感: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的简单场景,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中的“水到渠成,风行草偃”表达了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同时,“类之不齐,睹之难面”则揭示了世事无常、人心难测的哲理。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 艺术手法:在艺术表现上,释道昌运用了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例如,“水到渠成,风行草偃”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隐喻,暗示了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时,应该顺应自然、保持平和的心态。

《颂古五十七首·其三十七》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和文化传承的象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也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