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一首 其六

行尽迢迢路,无山不是家。
跨门一句子,拟议隔天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零一首其六是宋代释慧性创作的一首偈颂,主要描述了宇宙万象、佛家教义以及禅宗修行的奥妙

偈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诗歌形式,通常以韵文的形式表达佛教哲理和修行体验。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世界本质和修行境界的理解。下面将从诗的主题内容、艺术手法、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1. 诗词主题与内容
  • 描述宇宙万象:这首诗通过“大包无外,细入无间”来描绘宇宙的广袤与深邃,表达了万物皆为一的世界观念。
  • 揭示佛家教义:“杀人刀,活人剑,劈破虚空成两片”,这里用形象的语言比喻了佛法的锋利与慈悲,同时也象征着佛理的直接与透彻。
  1. 艺术手法
  • 意象丰富:“森罗万象影中藏,四圣六凡光里现”,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佛教世界中各种形态的存在。
  • 对比鲜明:通过“铁壁银山通一线”的对比,突出了佛法的普遍与深远。
  1. 文化背景
  • 佛教影响:这首诗体现了佛教中的“缘起论”,即一切事物都是由众多因缘所构成的,强调了因果循环的世界观。
  • 禅宗修行:诗中“分明常在诸人前,未审诸人见不见,铁壁银山通一线”等句,反映了禅宗修行中的直指人心,以及禅宗对观照自性的强调。

偈颂一百零一首其六是一首富有哲学深度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呈现了宋代佛教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思想的追求和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佛教的核心教义,以及这些教义如何影响并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