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四明言上人

太玄讥太白,淡扫却清新。
纸上忽垂实,镜中如写真。
荔丹晴态度,桃晕雨精神。
说与铅黄手,缁云不受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著名作品。这首诗作于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这首诗中,白居易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的情感,同时寄予了对未来重逢的期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白居易: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其平易近人、关注民生而著称。他在文学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擅长诗歌创作,其诗作多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1. 原文及译文
  • 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译文:原野上的小草一年一度地枯荣更替。即使是野火也不能将它完全烧尽,春天一到,它又会重新生长出来。
  1. 主题探讨
  • 自然意象的运用:诗中的“原上草”象征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和生命的顽强。通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对比,突出了生命的不屈与希望的力量。这种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加深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情感表达:白居易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对朋友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不舍也有期待未来的重逢。他的这种情感处理,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1. 艺术特色
  • 简洁明了的手法:诗的开头两句“离离原上草”,直接描绘了场景,没有过多的修饰,却生动地勾勒出了原野上的草地,为后续的情感抒发打下了基础。
  • 象征意义的运用:整首诗通过对草木的生长周期的描写,象征人生的起伏和变迁,表达了一种超越生死、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1. 文化影响
  •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首诗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它的流传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内容,也为后世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 对后世诗人的影响:白居易的这首作品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世诗人都从这首诗中获得灵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力。

《赋得古原草送别》不仅是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墨客,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