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明朝望,思亲到鹡鸰。
不曾生日醉,未必死时醒。
有命羞同甲,无钱喜放丁。
六千三万夕,款曲度残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九月明朝望,思亲到鹡鸰。
不曾生日醉,未必死时醒。
有命羞同甲,无钱喜放丁。
六千三万夕,款曲度残零。
《九月十四日自寿其一》是宋代诗人释居简的作品。释居简,字觉范,号石湖居士,是宋代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僧人,以诗歌和散文著称于世。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九月明朝望,思亲到鹡鸰。
不曾生日醉,未必死时醒。
有命羞同甲,无钱喜放丁。
六千三万夕,款曲度残零。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深切的怀念之情。首句“九月明朝望”,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一,这一天通常用来祭拜和追思逝去的亲人。第二句“思亲到鹡鸰”,用“鹡鸰”比喻亡故的亲人,寓意着诗人在思念中感受到亲人的亲近和哀愁。第三句“不曾生日醉,未必死时醒”,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即生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尽兴庆祝生日,而死后则可能无法享受应有的欢乐。后两句“有命羞同甲,无钱喜放丁”,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死命运的不同态度,一方面感到悲伤,另一方面也有所释然,因为无论生死,都无法改变现实。最后一句“六千三万夕,款曲度残零”,描绘了诗人在漫长的夜晚里度过余生的寂寥和无奈,体现了生命的有限和人生的短暂。
《九月十四日自寿其一》不仅是一篇充满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对人生、生命和死亡深刻思考的象征性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生命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