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墓在善拳寺后

作奇男子事,博约访名流。
只似深闺住,爰从断柬求。
窗低延月入,幌冷为云留。
只好寻班谢,泉台约雅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祝英台墓在善拳寺后》是宋代诗人释居简的一首古诗,其内容主要描述了作者对一位奇男子的怀念。以下是关于此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生平:释居简(1164-1246),字敬叟,号北碉,生于宋高宗绍兴年间的四川三台,俗姓龙,一说王。他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入道,参别峯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峯北碉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有《北碉文集》《北碉诗集》等著作。

  2. 诗词原文及翻译:作奇男子事,博约访名流。只似深闺住,爰从断柬求。窗低延月入,幌冷为云留。只好寻班谢,泉台约雅游。

  3. 诗词赏析:这首诗以“奇男子事”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一位奇男子的深深怀念,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身的性格和志趣。接下来的诗句则描绘了诗人与这位奇男子交往的场景,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最后两句“只好寻班谢,泉台约雅游”则暗示了诗人对于这段友情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望。

  4. 创作背景:根据释居简的生平和创作经历来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他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作为一位有着深厚文化修养的诗人,释居简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而《祝英台墓在善拳寺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首反映友情和怀念的诗作。

《祝英台墓在善拳寺后》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怀念的古诗,通过对奇男子的描写和回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个人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和文化传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