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读书台的诗。它描述了读书台上的红紫秋花在露水的滋润下开放,诗人在台畔徘徊的情景。接下来,诗人又描绘了早逢木叶潇潇落下的景象,以及吟魂冉冉到来的画面。然后,诗人又提到了粉蝶双飞如舞的场景,以及罗裙尚未全灰的情况。最后,诗人提到了壁间剩余的相思句子,并表达了想要拂去藓石搜寻的心情。 注释: - 祝英台:指中国古代著名女侠祝英台。 - 读书处:指祝英台读书的地方。 - 红紫秋花浥露开
祝英台碧鲜庵 女慕天下士,游学齐鲁间。 结友去东吴,全身同木兰。 伯也不可认,洁已殉古欢。 信义苟不亏,生死如等闲。 注释:女(指祝英台)向往天下有才华的人,四处游学,在齐鲁之间求学。结交朋友前往东吴,全身都与木兰一样坚强。不能认认(意为无法辨认),纯洁地献身于古代的美德。只要信用和道义没有亏损,生死就像平常一样。蝴蝶变成了祭品,双飞绕青山。舍弃家园建道院,祝家陵墓至今仍流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佑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祝英台宅 注释:这是作者自述居住的地方,可能是他曾经居住过的住所或者他的诗中常常提及的地方。 2. 徙倚荒台畔 注释:徒倚,意思是徘徊、徘徊的样子。荒台,荒芜的台,指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3. 潺湲瀑水飞 注释:潺湲,形容水流的声音,这里用来描绘瀑布的声音。飞,形容瀑布的水势迅猛。 4. 因看江左右 注释:因为,所以的意思
这首诗是祝英台所作,表达了对生死、真假的思考。 首句“无事闲行郊野过”,描述了作者无事可做,漫无目的地行走在郊外。第二句“见棺函板破”,突然看到了一个破损的棺材,引起了作者的注意。第三句“里头白白一骷髅”,描绘了棺材里躺着的骷髅,洁白无瑕。第四句“独潇洒愁愁”,形容骷髅的孤独和忧愁。第五句“为甚因缘当路卧”,询问为何骷髅会躺在路上。第六句“往来人诽谤”,指出有人在议论骷髅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诗中描述了祝英台墓的位置、其丈夫的身份以及两人的离合悲欢。 译文: 祝英台的坟墓在善拳寺后 做着非凡男子的事,广泛结交名流。 就像深闺的女子一样住着,从书信中得到消息。 窗户低垂,让月光进入,帐幔被风冷风吹起,为云朵停留。 只能寻找班固、谢安这样的贤人,在泉台约定一同游玩。 注释: 1. 祝英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与梁山伯、董永和罗密欧并称“中国三大爱情悲剧”。
祝英台/祝英台近 宝蟾明,朱阁静,新燕近帘语。还记元宵,灯火小桥路。逢迎春笋柔微,凌波纤稳,诮不顾、斗斜三鼓。甚无据。谁信一霎是春,莺声留不住。柳色苔痕,风雨暗花圃。细看罗带银钩,绡巾香泪,算不枉、那时分付。 译文: 明亮的宝蟾,安静的朱红色阁楼,新燕在窗帘上低语。还记得元宵节时的情景,灯光照耀下的小巷子。迎着春风的嫩竹温柔而柔弱,脚步稳健地走在凌波微步上。谁能相信那片刻就是春天的到来
聚春工,开绝艳,天巧信无比。 注释:聚集春天的工力,开出绝世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和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旧日京华,应也只如此。 等闲一尺娇红,燕脂微点,宛然印、昭阳玉指。 最好是。 乐岁台府官闲,风流剩欢意。 痛饮连宵,花也为人醉。 可堪银烛烧残,红妆归去,任春在、宝钗云髻。 译文: 昔日京城繁华,牡丹盛开时的景象如今也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再现了。那娇嫩的花朵,如同女子的手指般细腻
【注释】 祝英台:元代杂剧《百花亭》中的女主角。 兽金寒,帘玉润:以兽金、帘玉来形容梅花,暗喻梅花的坚韧和美丽。 梅雪印苔絮:梅花像雪一样洁白,又像苔一样附着在树枝上,飘落下来像柳絮一样。 春意如人:春天的气息就像人一样,有情感、有变化。 几多丝竹深情:形容音乐、乐器演奏得非常感人、动情。 池塘幽梦:比喻女子的心情像池塘一样宁静、安详。 犹倚赖、与君同住:仍然依赖着你,希望和你一起住在一起。
祝英台/祝英台近 晚寒浓,残雪重,春意在何许。萼绿仙姿,海上未飞去。粲粲玉立丰标,天寒日暮,笑东风、不曾轻付。 几凝伫。闲为写出横斜,无声断肠句。常对幽情,何事更重赋。待约他日貂裘,玉溪清夜,喷龙吟、月明徐步。 注释: - 晚寒浓:傍晚的寒气浓厚。 - 残雪重:残留的雪花厚重。 - 春意在何许:春天在哪里? - 萼绿仙姿:形容花朵的翠绿色和娇艳姿态。萼,指花的一部分,即花瓣;绿,指颜色,即翠绿色
注释:真是令人嫉妒,柳树和花朵都因妒忌她而变得羞愧。即使她消瘦了,春天也会知道这一点。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女性美貌的词,通过“下床都懒,便瘦也教春知道”这两句词,形象地表现了女性对美丽容颜的保护意识。同时,这首词也在赞美女性的娇弱与柔弱,以及她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