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弗辨处州诗,大雅遗音鉴赏稀。
先自有田皆种秫,岂应无子不传衣。
华缄不贵中朝士,草具甘分北宕薇。
老矣菟裘何许问,摇摇心与去帆飞。
刘诚道访疏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诚道访疏寮》是宋代诗人黄裳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对四明高氏疏寮的访谒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文化传承以及个人情感经历的深刻思考。诗中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过往时代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和个人命运的关注。
诗作开篇“归途弗辨处州诗”,即表达了诗人在归途中对故乡的回忆与感慨。这种情绪贯穿了全诗,诗人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忆,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感受。接着,“大雅遗音鉴赏稀”一句,则暗示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的珍视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体现了诗人的文化自觉与传承责任。
“先自有田皆种秫”一句,透露出诗人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这里的“秫”指的是高粱,象征着丰收与富饶,而“自有田”则表明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这一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农耕文化的重视。
“岂应无子不传衣”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家族传统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这既是对家族历史的传承,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坚守和发扬。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个人身份和价值的追求,他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传递给下一代,以实现家族和文化的延续。
“华缄不贵中朝士,草具甘分北宕薇”一句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和淡泊名利的态度。这里,“华缄”指的是精美的信件或礼物,而“中朝士”则可能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员或士大夫。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繁华,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
《刘诚道访疏寮》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历史回忆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