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园寻梅 其二

楮幌春生斗底房,不知冰结夜来霜。
无因领略黄昏月,只遣疏钟管暗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甘园寻梅 其二”是宋代诗人释居简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甘园中寻找梅花的场景,通过精细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歌原文
  • 楮幌春生斗底房,不知冰结夜来霜。
  • 无因领略黄昏月,只遣疏钟管暗香。
  1. 诗歌解析
  • 楮幌春生斗底房:形容春天的光线透过纸糊的幌子投射到房间内,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 不知冰结夜来霜:暗示着冬日的严寒,但梅花却在寒冷中绽放,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 无因领略黄昏月:表达了作者无法欣赏到黄昏时分月亮的美。
  • 只遣疏钟管暗香:虽然不能亲眼欣赏,但可以通过远处传来的钟声和梅花的香气感受到它的存在。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楮幌春生斗底房”中的“楮幌”形象地描述了纸糊的窗户,而“斗底房”则让人联想到古代建筑的特点,整体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氛围。
  • 情感的传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对梅花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精神的赞美之情。
  • 语言的简洁:“不知冰结夜来霜”、“无因领略黄昏月”等句子简洁明了,既表达了诗人的感受,又没有过多的修饰,使得诗歌更加朴实无华。
  1. 历史背景
  • 宋代背景:释居简生活在宋朝,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期,诗歌创作在当时有着极高的文化地位。
  • 文学成就:作为宋代著名的诗人,释居简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诗歌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受到后世的赞赏。
  1. 社会意义
  • 梅花的象征意义:梅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精神,这首诗通过描写梅花的美丽景象,传递了这种美德。
  • 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描绘梅花与自然景观的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甘园寻梅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的顽强。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启示,鼓励人们在生活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