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斋

大巧曾闻窃得灵,主司关籥镇随身。
巧还有尽无如拙,却笑天孙未识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拙斋文集》是宋代林之奇创作的诗文集,包含记问、诗和杂文等部分。下面从多个方面介绍这部作品的内容和特点:

  1. 作者背景:《拙斋文集》的作者是林之奇,字少颖,号拙斋,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理学家和文学家。他的生平经历颇为独特,因多次上书直言不讳地批评当政者遭致反感而被迫离开官场,后在家居教授中度过余生。他的作品反映了其深厚的学识和对时代政治的深刻见解。
  2. 作品内容:《拙斋文集》共二十卷,涵盖了记问、诗以及各种文体的文章,包括表、奏议、札、书、启、史论、策问、记、序、箴、铭、行状、祭文等多种格式。其中,记闻一卷主要记录了关于道山的事迹,诗一卷则包含了林之奇所作的诗歌作品。
  3. 艺术特色:《拙斋文集》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例如,其杂文中以犀利的议论和深刻的思考著称,显示了林之奇对于时政和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此外,林之奇在诗歌创作上也颇具才华,其作品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4. 学术价值:《拙斋文集》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通过对文集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观念、文化背景及其文学创作的风格变迁。同时,文集中所蕴含的哲理和道德观念也为后世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5. 版本流传:《拙斋文集》的版本众多,现存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等多种版本。这些版本的保存不仅为读者提供了阅读的机会,也使得这部经典之作得以跨越时空继续影响着后人。

《拙斋文集》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承载着作者深邃思想和卓越才华的艺术瑰宝。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宋代文学的风采,更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