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随庵赵牧之墨竹

胸中千亩不愿馀,颖也戏剧资轩渠。
湖州九原不可作,百年合浦今还珠。
玄卿浓淡知权变,淋浪迅疾如驰电。
为君击节赏此音,孝娥庙刻题黄绢。
君胡不歌石鼎联,两手笑拍弥明肩。
又不钓垂五十犗,六鳌一掣空重渊。
幻成群玉参差立,露梢点滴鲛人泣。
鹘落还从兔起时,一机才失嗟无及。
我住双岩峰下寺,梦断池塘无一语。
家山新绿报平安,万金堕眼宽西顾。
葛陂头角犹完全,镜中观影俱茫然。
坐令野人破屋壁,万里风烟生咫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随庵赵牧之墨竹》是清代文学家郑燮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墨竹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艺术的独特感悟。

诗中的“墨”字,象征着墨色,代表着一种淡雅、深沉的审美情趣。竹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植物,以其挺拔的姿态和坚韧的品质而著称。在这首诗中,墨竹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美感,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审美追求。

诗中的“随”字,可以理解为随心所欲,不拘一格。这与郑燮本人的性格特点相符,他是一位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文人。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追求一种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诗中的“庵”,通常指的是寺庙的僧舍,这里可能指代的是郑燮居住的地方或他所喜爱的场所。这个细节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得整首诗更加贴近作者的生活背景和情感世界。

诗中的“赵牧之”,即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郑燮通过引用赵孟頫的名字,暗示了自己对书法和绘画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传承的决心。

《谢随庵赵牧之墨竹》这首诗通过对墨竹这一主题的深入描绘,展现了郑燮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传递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艺术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