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居

水云不羁随所寓,破包不挂无竹处。
眼前一日无此君,朽索徒将六骏御。
岂无花木事幽讨,自然南北如歧路。
苕溪阿珂秀而古,虚心囧囧云同趣。
数椽老屋傍深云,一亩清阴著环堵。
岁寒门户不胜冷,春梦池塘时得助。
坚刚老节贯凌霜,冷澹生涯不受暑。
客来烧笋然竹枝,客去呼儿纫竹布。
更制芰荷供岁晚,旋采蕨薇歌日暮。
便从此地赋真游,更把故山为别墅。
不妨月夜据胡床,细扫苔痕印芒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竹居》是释文珦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独白。以下是对《竹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释文珦,字叔向,号潜山老叟,生于宋代,是一位出家后遍游东南各地的僧人,晚年因事下狱,最终遁迹不出。他的生平虽然充满坎坷,但他留下了许多诗作,其中就包括广为人知的《竹居》。

  2. 诗的内容与主题:《竹居》描绘了诗人居住在一座空置的房屋之中,四周竹林茂盛,环境清幽。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意味,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3. 艺术特色:《竹居》以其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诗人通过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图景,使读者仿佛能听见竹子沙沙作响的声音,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清新气息。这种艺术上的成功,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技巧,也反映了他深厚的生活体验和哲学思考。

  4. 文化意义:《竹居》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崇敬与依赖,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寻找精神寄托的渴望。同时,它也启示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应当学会慢下来,去感受和珍惜身边的自然美,以此来净化心灵、提升生活质量。

《竹居》作为一首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诗歌,不仅展示了释文珦卓越的文学才华,还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以及古人如何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