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五十三首 其二十一

看破牛皮彻底穿,到头无义亦无文。
问伊遮得何人眼,梵语唐言总不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二十一首 其二十一》是宋代诗人释心月创作的一组杂言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释心月,号无垢、无住,俗姓鲜于,潼川府飞乌(今四川射洪西南)人。他是一位有深厚佛学修养的僧人,后成为南岳下十六世,径山大慧宗杲禅师法嗣。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行的体验。

  2. 诗歌原文:《颂古二十一首 其二十一》的原文如下:
    龙起沧海,虎出林端。直下来也,急著眼看。
    开口便见胆,工夫傲东鲁。
    拈起拄杖则行,不同草草。
    者里著得只眼,许你亲见庞公。

  3. 诗歌赏析

  • 哲理与禅意:《颂古二十一首 其二十一》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道”或真理的理解。其中,“到头无义亦无文”等句体现了禅宗对于言语和表面意义的超越追求,强调直接面对事物本质的重要性。
  • 象征与意象:诗歌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语言和意象,如“龙起沧海,虎出林端”等,这些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同时也隐喻着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挑战与机遇。
  • 禅宗实践: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描述,如“拈起拄杖则行,不同草草”、“者里著得只眼”等,展现了禅宗实践中的专注与坚定。这种对禅宗生活态度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禅宗的深邃,也让人们对禅宗的生活哲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 文化价值:作为一首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诗歌,《颂古二十一首 其二十一》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展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它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与感悟,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这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颂古二十一首 其二十一》的赏析可以看出,这不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而是蕴含了深邃哲学思考和禅宗实践的文化作品。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审美享受,更启发人们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与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