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古十四首 其七

南山不会禅,一向外边走。
腊月三十日,舌头不出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释法薰是《拈古十四首 其七》的作者,这首诗描绘了修行者在世俗与禅理之间徘徊的状态。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拈古十四首(其七)》是宋代僧人释法薰所作的诗歌。诗中以南山比喻修行者,指出修行者虽然静默无言,却一直在世俗的道路上徘徊。
  2. 艺术手法:诗中通过对比开田和展手两个情境,强调了说难说易,转见颟顸的主题,同时表达了自己若无仙骨,则无法言九转迁丹的困惑。
  3. 文学价值: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佛教禅宗的思想精髓,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4. 社会影响: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拈古十四首(其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体现了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拈古十四首 其七》不仅是一首描写修行者状态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佛学思想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佛教禅宗的思想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