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八首 其四十六

明如镜,黑如漆。
四七二三,多虚少实。
灵山拄杖,且拈靠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六十八首 其四十六》是一首宋代的诗歌,由释法薰所作。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意象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感受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释法薰为宋代人,号月林,他出生于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后入雪峰山出家,年二十四时受戒。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初入佛门到在多处寺庙传法的过程。释法薰不仅在佛教修行上有深厚的造诣,还留下了许多关于禅宗的诗作,如这首《偈颂六十八首 其四十六》。

  2. 诗词原文
    明如镜,黑如漆。四七二三,多虚少实。灵山拄杖,且拈靠壁。

  3. 诗词赏析

  • 意境深远:诗中的“明如镜,黑如漆”通过对比明净与混沌的形象,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洞察世事的哲学思想。这种形象的使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引人深思。
  • 寓意丰富:通过对“灵山拄杖,且拈靠壁”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静观自省的态度。在禅宗中,杖代表了修行者的工具,而靠壁则是禅修的一种形式。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禅宗修行的画面,让人联想到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纷扰。
  • 语言精炼:整首诗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每一个字词都经过精心挑选,旨在表达深邃的思考和感悟。这种语言的精炼使得诗歌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偈颂六十八首 其四十六》不仅是一首表达禅宗思想的诗作,更是体现了释法薰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佛学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佛教文化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