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镜,黑如漆。
四七二三,多虚少实。
灵山拄杖,且拈靠壁。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颂诗,通过对比明镜和漆黑,形象地表达了禅宗中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思想。

“明如镜,黑如漆”,这里用镜子和黑漆进行对比,比喻人的内心世界。镜子清澈透明,能反映出真实的自我;而黑漆则无法看清真相,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像。这两句强调了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以及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理解和认识自己。

“四七二三,多虚少实”,这里的“四七二三”可以理解为对禅宗中的一种修行方法的描述,即在禅宗修行中,要去掉杂念,专注于内心的感受。这种修行方法强调的是“少实”,即去除多余的虚假,回归本真。而“多虚少实”则是指禅宗修行中注重体验内心真实感受,而不是追求外在的名利和地位。这两句强调了禅宗修行中的真诚和真实,以及修行者应保持内心的纯净和真实。

“灵山拄杖,且拈靠壁”,这里借用了《五灯会元》中的典故,描述了禅宗中的一位祖师——六祖惠能的故事。惠能在灵山脚下的山洞里得到了一根灵山的禅杖,他并没有立即使用,而是将禅杖放在墙壁上,让弟子们去探索和领悟。这两句强调了禅宗修行中的实践和体验,以及修行者应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勇于去探索和领悟禅宗的真谛。

这首诗通过对比明镜和漆黑,以及禅宗修行中的“少实”和“多虚”,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和修行理念。它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纯净和真实,通过实践和体验来领悟禅宗的精神,从而达到心灵的解脱和提升。

【注释】

  1. 明如镜:比喻心灵清明、纯洁无瑕。
  2. 黑如漆:比喻心灵混沌、迷茫不清。
  3. 四七二三:指禅宗修行中的“少实”概念。
  4. 灵山:指佛教中的灵山圣地,相传是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
  5. 拄杖:禅宗中的一种修行工具,通常用于辅助修行者达到心性的净化和提升。
  6. 靠壁:禅宗中的一种修行方法,指修行者把禅杖放置在墙壁上,以便于观察和体会禅杖带来的启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明镜与漆黑的比喻,以及对禅宗修行中“少实”和“多虚”的深入解读,生动地展示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它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纯净和真实,通过实践和体验来领悟禅宗的精神,从而达到心灵的解脱和提升。同时,这首诗也富有哲理和启示性,让人深思禅宗的本质和修行的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