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为田,举世怪笑。
一粒入土,不耘自秀。
也无禅,也无道。
衲僧未跨门,早已勘破了。
顶门自有通天窍。
这首诗的翻译是:
清庵主请赞,以石为田,举世怪笑。
一粒入土,不耘自秀。
也无禅,也无道。
衲僧未跨门,早已勘破了。
顶门自有通天窍。
注释:
- 清庵主:指的是禅宗中的一种修行方式,即通过坐禅来领悟佛法。
- 以石为田:将石头当作田地耕种,意味着禅宗中强调的“空”和“无”的观念。
- 举世怪笑:指世间的人对此修行方式的不解和嘲笑。
- 一粒入土,不耘自秀:比喻禅宗中的悟道,就如同种子在土壤中生长,无需人工耕作就能展现出美丽。
- 也无禅,也无道:禅宗强调的是内心的觉悟,而不是外在的修持。
- 衲僧未跨门:指那些还没有达到禅宗境界的僧人。
- 勘破:禅宗中修行者对于事物本质的洞察,即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
- 顶门自有通天窍:禅宗中认为每个人的头顶都有通往智慧的通道,即“佛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清庵主修行方式的描述,展现了禅宗中的某些观念和修行方法。诗中表达了禅宗强调的内心觉悟和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以及对外界评价的态度。同时,诗中也体现了禅宗对于修行者的境界要求,即尚未达到禅师境界的僧人应该先从内心去寻找答案,而不必过分关注外部的评价。此外,诗中还隐含了禅宗对于每个人头顶都有通向智慧的通道这一观念,即每个人都具有内在的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