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日已过半,那事毕竟如何。
直饶穷到底,终是涉风波。
注释:九十天已经过去一半,那件事情终究会怎样?
即使穷尽一生也难以完成,最终还是会遇到风波。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作者通过对比“半”与“终”、“涉”与“波”,表达了人生道路的艰难曲折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即无论困难多大,也要勇往直前。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给人以启示和鼓舞。
九十日已过半,那事毕竟如何。
直饶穷到底,终是涉风波。
注释:九十天已经过去一半,那件事情终究会怎样?
即使穷尽一生也难以完成,最终还是会遇到风波。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作者通过对比“半”与“终”、“涉”与“波”,表达了人生道路的艰难曲折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即无论困难多大,也要勇往直前。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给人以启示和鼓舞。
秀长老请赞 秀长老,即秀禅师,是当时著名的禅宗高僧。他请人为他作诗并朗诵,以考验对方是否真正理解他的禅意,这种活动在古代文人中有广泛流行。 译文:秀长老,就是秀禅师,是当时非常著名的禅宗大师。他请求别人为他作诗,并且朗诵出来,以此来考验对方的禅悟水平。 注释:秀,名慧理,唐代著名禅师。禅师,指禅宗大师。吟,朗诵。 飞来峰下,龙床角畔。 飞来峰,位于杭州灵隐寺旁
【注释】 百种无能:形容无能的人很多。 面冷如冰:形容人冷酷无情,不近人情。 与世落落:指一个人高洁孤傲,不合于世俗。 任运腾腾: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 爱将一字禅:喜爱禅宗的教义。 杜衲僧:指禅宗大师。 厨山:指山林。 禀承:接受。 谷孤古:形容孤独。 林鸩砧:指山林中哀鸣的鸟叫声。比喻悲苦的声音。 各自有响音:各自发出不同的声音。 书此处无金:意谓这里没有金子,即没有金钱。 【译文】
【诗句释义】 尼长老请赞:尼,即尼姑。长老,对僧人的尊称。请赞,请求赞美或评论。 住山三十载:住山,即出家为僧,居住在山林之中。三十载,三十年。 潦倒福缘微:潦倒,指生活贫困、境遇不佳。福缘,指命运、缘分。微,微弱、不显著。 全提一著:全部提出一个观点或主张。 衲子攒眉:僧人聚在一起,皱眉头。衲子,僧人。攒眉,皱着眉头。 我无沩山之作:没有沩山的作品。沩山,禅宗五祖弘忍的法号。 汝有铁磨之机
【解析】 “自赞 其二”是题目,全诗共有四句,每句都是一个独立的意象。 第一句:“握拂子”。拂子,是一种手持的拂尘。握拂子是僧人们的常用动作。第二句:“坐绳床。”绳床是一种用绳子做的卧具。第三句:“默尔无言”,默尔,沉默。第四句:“其声琅琅”。琅琅,形容声音清脆响亮。第五句:“断衲僧命脉”,“断衲”是指和尚的衣服破了以后补缀的布片,衲,指缝补过的布片。这句话的意思是:断了衲布衣服的和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掌握。作答此题,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辞别师友的情景。首联“削发村院里,僻陋少见闻。”交代了诗人出家的原因;颔联“信脚到南地,也作住山人。”交代了诗人出家的地点和时间。颈联“龙床角畔脱空话,引得衲子如蜂屯”描写了诗人与僧人闲谈的场景,表现了作者的豪放洒脱之情。尾联“思归未得,故国梦频
注释: 1. 人弃我取,人夺我与。 形容不与人争夺,而是主动放弃,然后再得到。 2. 涉世全乖,独行无侣。 形容人生在世,处处不如意,没有朋友陪伴。 3. 超佛越祖当头句,冷泉日夜滔滔举。 形容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超过了佛陀、祖师等前辈,就像冷泉的泉水一样源源不断。 4. 敛手忌言坐闲处,可怜也被丹青污。 形容自己在闲适之处,却被人诽谤,就像被画在画卷上的肖像一样,被玷污了。 赏析: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炬长老请赞:这句描述了一个场景,可能是一个僧人或法师在为某人祈福或祝福时,被要求进行某种赞颂或称赞的行为。 2. 刀不自截:刀不自截表示这个行为是由他人要求的,而不是出于自己的主动意愿。 3. 水不自洗:水不自洗也是同样的解释,表示这个行为不是由自己的意愿决定的,而是被他人强迫或要求做的。 4. 我真我赞,成何道理
这首诗的翻译是: 清庵主请赞,以石为田,举世怪笑。 一粒入土,不耘自秀。 也无禅,也无道。 衲僧未跨门,早已勘破了。 顶门自有通天窍。 注释: 1. 清庵主:指的是禅宗中的一种修行方式,即通过坐禅来领悟佛法。 2. 以石为田:将石头当作田地耕种,意味着禅宗中强调的“空”和“无”的观念。 3. 举世怪笑:指世间的人对此修行方式的不解和嘲笑。 4. 一粒入土,不耘自秀:比喻禅宗中的悟道
昭长老请赞 昭长老请,意为昭然大白。赞,为赞扬、赞美之意。 全无孔窍(全无孔窍) “孔窍”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有破绽、漏洞。这里指代的是一个人,他毫无破绽,没有任何瑕疵。 指桑骂柳(指桑骂柳) “指桑骂柳”,是一个成语,意在以彼物喻此物,暗指他人。这里指的是一个人故意模仿别人的行为举止,实则另有所图。 瞎衲僧正眼(瞎衲僧) “瞎衲僧”,是对僧侣的一种贬称。这里的“正眼”
寒岩居士请赞:寒岩居士,这里指的应该是寒山寺里的僧人,他请求别人为他写一首诗。寒山寺是佛教名胜古迹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七里山麓。 末法无知老比丘:末法是指佛教衰微的时代,无知表示没有智慧,老比丘指的是已经修行到一定阶段的和尚。 虚空寻缝陆行舟:虚空是佛教用语,指无边无际的空间;缝是指缝隙,这里指空间中的某些地方;陆行舟是指陆地上行走的船。整句诗的意思是说
【注释】偈颂:佛教用语。即佛经中所说的偈子,用以说明佛法、道理等。六十八首:指《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至卷三的偈颂。非不非:否定与肯定相统一。是不是:是与非相统一,即“中道”。建立:修行,修习。乖张:悖逆,反常。指违背中道,即执一端。扫除:指除去一切执著。失旨:偏离宗旨。德山:禅宗五祖之一,名怀让。临际出来:在晚年时,才从禅门中出来。髑髅:指骷髅。里底:内心。 【赏析】此诗为颂德山禅师之作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颂诗,通过对比明镜和漆黑,形象地表达了禅宗中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思想。 "明如镜,黑如漆",这里用镜子和黑漆进行对比,比喻人的内心世界。镜子清澈透明,能反映出真实的自我;而黑漆则无法看清真相,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像。这两句强调了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以及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理解和认识自己。 "四七二三,多虚少实"
【注释】: “春花”指春天盛开的百花。“烂漫”形容花朵鲜艳繁多。“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鸣声凄切,常在暮春之时啼叫,因相传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故称。“眼明心悟”意指眼睛看得清楚,心里明白,有所觉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观春日景色所发感慨之作。首句“春花烂漫”,描绘了一幅春色满园、万紫千红的景象;次句“春光欲暮”,点明了时令已至暮春时节,万物即将凋谢;第三句“杜宇声声”
【注释】 不识字却识字:指虽没有文化,却有学问。 合识字却不识字:指虽然有学问,但不一定有道德修养。 石田恁么判断:指石田丈六禅师对这首诗的评断。 万人争仰处:指人们争相效仿的地方。 一箭落双雕:指一举两得的事。 【赏析】 此诗首句说,“不识字”而“识”,是真能识字;“合识字”而“不识字”,是假能识字。后两句是说,“石田恁么判断”,意在说明,一个人既有学问又无道德,就是“合识字而不识字”的人
【注释】 “青山”:山名。 “日下”:指太阳底下,喻人前。 “臭肉生蝇”:比喻坏人坏事,终会败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全诗四句。首句用青山不举步,比喻自己不动心念;次句用日下不挑灯,比喻自己不贪图名利。后两句写自己三十年后仍保持清心寡欲,不被俗世所染,不会错怪老僧。 全诗语言朴实而意蕴深远。作者以青山和日下比喻自己,既没有动念,也没有贪恋名利,而是坚持自己一贯的处世态度
【注释】 偈颂:佛教中的韵文,多以诗的形式表达佛理。此诗是六十八首偈颂中的第五十一篇。德山:即德山和尚,是禅宗的初祖,传说他见性后曾用棒打人,故名“德山”。雨点棒:即禅门棒法,指禅宗僧人施棒时像雨水打在物体上一样,不偏不倚,直截了当。临际:临近。雷奔喝(hè):大声喝斥。收拾:收拾整理。七零八落:形容东西散乱。灵山:指灵山寺,相传为东晋时期慧远法师修行的地方。咬定牙关:形容坚定不移的样子。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