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牛斗入海门关,直到如今万象闲。 百鸟不来春自老,柴门依旧向东山。
《西隐》是宋代释普济所作诗词之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西隐》这首诗体现了释普济对自然美与隐逸生活方式的热爱。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万物闲适自得,百鸟不再飞翔,而柴门依然通向东山,传达了诗人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
泥牛斗入海门关,直到如今万象闲。 百鸟不来春自老,柴门依旧向东山。 【注释】 - 泥牛:指泥塑的牛,通常在古代战争中被用作运输工具或战争标志。 - 斗:争斗,此处比喻争斗。 - 海门关:古代边防重要关卡之一,位于今江苏南通附近长江口。 - 万象闲:万事万物都闲适、安宁。 - 春自老:春天自然地流逝,无需人为干预。 - 柴门:用树木和草搭建的简陋门扉,常用来形容简朴的生活或者隐居的生活状态。 -
西隐(一作《西斋》) 一瓢挂一锡,毋劳问姓名。 欲识西来意,崖前柏子生。 注释: 西斋:西面的小屋子。 锡:古代盛酒器。 崖前柏子:即柏树的果实,又称柏子,可食。 赏析: 这是一首以隐居者的口吻写的小诗。“一瓢”和“一锡”,都是指用一个容器装水、装酒,表明其简陋的生活方式。“毋劳问姓名”,意为无需询问姓名,表明其超脱世俗,不愿与人交往的态度。“崖前柏子生”,意味着在山崖上生长出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