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南湖晦岩讲主

讲堂迷却散花人,百万茫茫徒苦辛。
绝处逢生机路活,定应尊者是前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南湖晦岩讲主》是宋代释智愚的一首著名诗歌,反映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禅宗实践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面是对其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释智愚,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人。16岁时出家为僧,曾在灵隐寺受法。宝祐四年(1256年),他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后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最终在咸淳五年(1269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2. 作品原文:《访南湖晦岩讲主》是宋代释智愚的作品,其诗句“讲堂迷却散花人,百万茫茫徒苦辛。绝处逢生机路活,定应尊者是前身。”展现了他对禅宗修行的独特见解。
  3. 作品赏析:《访南湖晦岩讲主》不仅表达了释智愚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还反映了他对佛教实践的独到见解。他通过诗歌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强调内心清净和悟性的重要性。
  4. 写作背景:释智愚的生活经历了多次变动,从出家到迁往各地,他的旅程充满了挑战和探索。这种个人经历可能激发了他关于生命、死亡和精神自由的深层次思考,进而在《访南湖晦岩讲主》中得到了体现。

《访南湖晦岩讲主》不仅展示了释智愚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禅宗精神的深刻洞察,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食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