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首 其四

夜阑天际堕金盆,膝上焦桐调转新。
易水悲风轻按指,鸾胶难续断肠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一百首其四》是宋代诗人释智愚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百草头上无边春,信手拈来用得亲。丈六金身功德聚,等闲携手入红尘。

  2. 作者简介:释智愚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他于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后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在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享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3. 诗歌赏析:此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诗意的自然画卷。“百草头上无边春”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而“信手拈来用得亲”则表达了诗人随意使用自然之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最后两句“丈六金身功德聚,等闲携手入红尘”,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修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4. 文学价值:《颂古一百首其四》不仅仅是一首赞美自然和佛法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通过对春天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通过赞美佛法,诗人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和文化传统的热爱与尊重。

《颂古一百首其四》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和佛法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的文学作品。它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表达对佛法的追求,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