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佛无佛不得住,三千里外无凭据。
赵州赢得口皮光,却是者僧知落处。
颂古一百首 其五十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一百首 其五十四》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智愚的作品。在这首诗中,释智愚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禅宗修行中对佛法理解的独特见解。
“有佛无佛不得住”这一句体现了佛教中的“无我”观念。这种思想认为,修行者不应执着于是否有佛的存在,而应专注于内在的修行。这一观点强调了修行的重心在于个体的精神觉醒和自我超越。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揭示了禅宗对于“佛性”的理解和实践方法,即通过内心的修炼达到与佛合一的境界。
“马祖见来相共语”可能指的是马祖道一禅师与弟子们的交流场景。在禅宗的历史中,马祖道一向来被认为是一位具有极高智慧和影响力的高僧。他的言传身教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诗中提到的“话尽山云海月情,依前不会还飞去”,反映了马祖道一则面的对话情景,其中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佛学哲理,也展现了马祖道一的幽默和智慧。
整首诗的内容不仅仅是对禅修理论的阐述,更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禅宗修行的氛围和精神实质。这种描述方式不仅有助于理解禅宗的核心思想,也使得诗歌本身具有了更深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释智愚其他作品的研究,可以发现他的作品往往富含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例如,《颂古四十二首》中提及的“收把断襟喉,风磨云拭,水冷天秋”等句子,都深刻地表达了禅宗修行中对自然和宇宙法则的理解与顺应。
《颂古一百首 其五十四》不仅是一首表现禅宗修行思想和生活哲学的诗歌,也是对禅宗历史和教义的一种传承和发扬。通过这首诗,不仅能够了解到宋初禅宗的发展脉络,也能够深刻体会到禅宗思想对于现代人心灵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