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佛无佛不得住,三千里外无凭据。
赵州赢得口皮光,却是者僧知落处。
有佛无佛不得住,三千里外无凭据。
赵州赢得口皮光,却是者僧知落处。
译文:
无论有无佛性之人,都不能在此居住;即便在三千里之外,也找不到任何证据或凭证。
赵州从中获得智慧,赢得了口皮的光鲜;而真正的僧人知道如何找到内心的落脚点。
注释:
- 颂一百则:宋代的诗歌集名称,其中收录了许多颂文和偈颂。
- 其五十四:指的是该诗的第五十四位。
- 三千里外:代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 凭据:这里比喻为证明或者支持的证据。
- 赵州:即赵州从谂,是唐代的一位高僧,以其卓越的禅学见解闻名。
- 赢:获得,引申为得到智慧的意思。
赏析:
这首《颂古一百首》中的第五十四首,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禅宗的一种深刻见解。首句“有佛无佛不得住”,直接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真正的佛法并非形式上的修行,而是内心的觉醒与超越。这既是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指导。
第二句“三千里外无凭据”,进一步强调了禅宗的超然物外。在现实世界中寻找佛法的存在似乎是一种徒劳,真正的法力并不依附于物质环境,而是在心灵深处自在流淌。这种观点反映了禅宗追求内心平和与解脱的理念。
第三句“赵州赢得口皮光”,通过赵州的故事,展现了禅师们的智慧与魅力。赵州从谂以其深厚的禅学造诣和独特的教学方式,赢得了众生的尊敬和赞誉。这里的“口皮光”形容的是赵州禅师的言辞机智、引人入胜,也暗示了其内在的智慧光芒。
最后一句“却是者僧知落处”,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与升华。它意味着真正的理解和领悟来自于对佛法本质的深刻理解,而非外在的追寻或依赖。这种认识不仅适用于禅宗,也适用于生活中的各种情境。
这首诗通过对禅宗思想的独特阐述,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直指人心的精神境界。它鼓励人们超越物质世界的限制,去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