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百首》的第九十七首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作品。在这首作品里,作者通过描绘泥塑佛和神的光芒照耀大地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对于人性中善与恶的深刻思考。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 作者背景
- 作者简介:冯梦龙,字犹龙,号子犹,江苏苏州府长洲人。他是明代著名的小说家、戏曲理论家、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三部著名小说的作者。
- 创作时期:据记载,该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代。
- 诗歌原文
- 泥佛不度水,神光照天地。 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泥塑佛的形象,表达了一种超然脱俗、普照万物的意境。泥佛虽被置于水中,但它所散发的神光却能够照亮整个天地。
- 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 这里的“立雪”可能是指古代僧人为了修行而长时间站立雪中的场景。诗人以此比喻,指出即使是这样艰苦的修行也无人能真正达到至纯至善的境界。
-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通过对泥塑佛和神的描写,诗作反映了诗人对人性善恶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泥塑佛的赞颂,暗示了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善良和正直,就能像泥佛一样成为照亮他人的光源。
- 艺术手法:此诗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如泥佛在水中的形象与天上的神光形成强烈对比,强调了善的力量。同时,“破沙盆”和“掀翻海岳”等意象的使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深刻的寓意。
- 文化意义
- 佛教文化影响: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体现了佛教中的“因果报应”和“因缘果报”等教义。泥佛虽然无法触及水,但其光芒却能照彻四方,象征着即使是微小的行为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 道德教育意义:诗中的意象和主题对于当代社会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人们要坚守内心的信念,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应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心。
冯梦龙的《颂古一百首》之第九十七首不仅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宗教思想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明代的文化背景,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