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草书洗兵马

诸将收功日,山东平定时。
妙须怀素笔,草出少陵诗。
风雨驱驰疾,龙蛇变化宜。
何当崖石上,见写次山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草书洗兵马》是宋代诗僧释元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诗人简介:释元肇,字圣徒,号淮海,俗姓潘,出生于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十九岁时便剃染受具,曾居住于吴城双塔、杭州灵隐等地,最终寂于径山。他留下了多部作品,其中《题草书洗兵马》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2. 诗词原文:诸将收功日,山东平定时。妙须怀素笔,草出少陵诗。风雨驱驰疾,龙蛇变化宜。何当崖石上,见写次山碑。

  3. 作品赏析:《题草书洗兵马》作为一首咏物诗,描绘了战场上将士们奋勇杀敌的情景,以及他们如风驰电掣般迅速取得的胜利。诗中“诸将收功日,山东平定时”展现了战争胜利的辉煌时刻;“妙须怀素笔,草出少陵诗”则通过使用怀素的笔法和杜甫的诗句赞颂了将士们的武艺与文采。

  4. 艺术特点:这首诗歌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生动地勾勒出了战场的激烈与将士们的英勇;其次,诗歌通过对怀素笔法和杜甫诗句的运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前人作品的崇敬之情;最后,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军事胜利的重视与赞美。

  5. 历史背景:在唐代,杜甫的《洗兵马》一诗表达了他对当时战事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的向往。而在宋朝,释元肇通过《题草书洗兵马》来表达对战争胜利的喜悦以及对将士们功绩的肯定。这首诗的创作不仅体现了宋人在艺术上的继承与发展,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战争观念和社会风貌。

《题草书洗兵马》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历史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风貌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它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战争与文人墨客之间情感纽带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