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荆溪大监

遥辞下石桥,南岳阻招邀。
五载未相见,三除不入朝。
玉楼催作记,琼阙伴吹箫。
叹世无知己,文章竟寂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荆溪大监》是宋代诗僧释元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诗歌造诣,还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诗僧的精神世界。具体介绍如下:

  1. 作者介绍
  • 释元肇:字圣徒,号淮海,生于宋仁宗天圣年间,卒于宋英宗治平初年。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在佛教禅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僧。他的一生充满了宗教探索和文学创作,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 生活背景:释元肇曾在吴城双塔、杭之灵隐等名寺居住,最终寂于径山。他的生活经历丰富,与许多文人雅士有过交往,这些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 原诗部分:“遥辞下石桥,南岳阻招邀。五载未相见,三除不入朝。玉楼催作记,琼阙伴吹箫。叹世无知己,文章竟寂寥。”这首诗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知音难觅的无奈。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释元肇的诗歌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使诗歌既有画面感又不失深意。《吴荆溪大监》中的“一字如山重,何人落笔题”等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心中的沉重和孤独。
  • 主题思想:此诗通过描述与友人之间的隔阂和疏远,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对社会人际冷漠的深刻感受。这种情感的抒发,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
  1. 社会影响
  • 文化贡献:释元肇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还在文化传承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历史评价:在宋代文学史上,释元肇的作品被视为经典之作,多次被后世学者引用和研究。他的诗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追求,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

《吴荆溪大监》不仅是释元肇个人诗歌创作的杰作,更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释元肇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社会的文化面貌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