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淮西二首 其二

满目乡心怕著秋,东州见了又西州。
明年莫看中秋月,曾是当时照别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僧归淮西二首》是宋代诗僧释元肇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这组作品进行分析:

  1. 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 创作背景:释元肇,字圣徒,号淮海,俗姓潘,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年十九受具,后历住吴城双塔、杭州灵隐等寺,并圆寂于径山。他的创作生涯颇为丰富,有《淮海拏音》传世。
  • 作者介绍:释元肇是一位具有深厚佛学修养的宋代僧人。他的生平涉及广泛的佛教文化活动和文学创作。在宋初的诗歌中,他以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1. 诗作原文及翻译
  • 原文:《送僧归淮西二首·其二》
    高堂无地寄征衣,淮水西边近解围。
    想得夜阑更秉烛,天寒木落一僧归。
  • 译文:高堂无地可以寄放行囊,淮水西边正逢敌军解围。想象着夜晚时分,烛光摇曳,一位僧人在寒冷的秋夜里归去。
  1. 作品赏析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僧人归途的关切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感慨。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诗人展现了对人生旅途和季节变迁的思考。
  • 艺术特色:此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情感。如“高堂无地”、“淮水西边”以及“天寒木落”,这些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既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通过《送僧归淮西二首·其二》,不仅能够感受到释元肇作为僧人的悲天悯人之情,也能够领略到他作为文人的深刻思考与艺术造诣。这种跨越宗教与文学的跨界表达,使得其作品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持久的影响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