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神公墓

出郭门东宿霭披,仙公灵迹尚堪追。
空林日日传清响,敝帚年年付与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徐神公墓》是宋代诗僧释元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一位已故高洁仙人的怀念与哀思。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介绍:释元肇(1189—?),俗姓潘,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号淮海、字圣徒。他十九岁时剃发出家为僧,曾居住在吴城双塔和杭之灵隐等寺庙中,后来寂于径山。其作品有《淮海拏音》。释元肇以其精湛的诗歌技艺而闻名,他的诗作多反映出禅宗思想及超脱世俗的情感态度。

  2. 诗歌原文:出郭门东宿霭披,仙公灵迹尚堪追。空林日日传清响,敝帚年年付与谁。

  3. 诗歌解析

  • 首二句:“出郭门东宿霭披”,描绘出一种清晨雾气笼罩的景象,诗人站在城门之外向东望去,只见浓雾弥漫,仿佛仙公的足迹尚可追寻。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遥远的氛围。
  • 第三句:“仙公灵迹尚堪追”,进一步强调了仙公的超凡气质和崇高地位。诗人用“灵迹”一词,表达了对仙公留下的神奇踪迹的追忆和追寻。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仙公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他对仙公遗踪的无限遐想。
  • 后两句:“空林日日传清响,敝帚年年付与谁”,则转向对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境的抒发。诗人在空旷的树林中,每日都能听到那悠扬的清响,这种声音仿佛来自仙公,又似乎与诗人自己的心灵产生了某种共鸣。然而,诗人不禁要问:“我的破旧扫帚每年都会使用它,但又能交付给谁呢?”这最后一句既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也表达了他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

《徐神公墓》是一首充满禅意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哲思的反思,展现了释元肇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这首诗不仅让人们领略到宋诗的独特魅力,也启发人们深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