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四首 其一

四壁萧然一室风,只多诗债与诗穷。
枯梅尽日临窗舞,时有寒禽动竹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居四首·其一》是宋代诗僧释元肇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 释元肇:字圣徒,号淮海,是宋代的一位著名僧侶。生于1189年,卒于生年不详。释元肇在俗姓潘,出生于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他十九岁时剃染受具,后曾在吴城双塔、杭之灵隐等寺居住,并在径山寂于。他的文学成就体现在其诗集《淮海拏音》中。
  • 创作背景:释元肇在隐居山林期间,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这种创作方式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与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1. 作品原文及译文
  • 原文
    四壁萧然一室风,只多诗债与诗穷。
    枯梅尽日临窗舞,时有寒禽动竹丛。
    欲向西山学采薇,可怜身瘦得名肥。
    天边多少能鸣雁,不到衡阳不肯归。
  • 译文
    四壁空空如也只有一室之风,只因欠下许多诗债和诗困。
    枯梅终日伴随着窗前的舞动,不时有寒禽触动竹林中的鸟群。
    我渴望向西山学习采薇,可惜我的身体日渐消瘦而名声却更加肥硕。
    天上有多少能够鸣叫的大雁,如果飞不到衡阳就不肯返回。
  1. 主题思想
  •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诗人通过描绘枯梅、寒禽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艺术氛围。
  •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自己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与其他人的忙碌奔波,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名利看淡以及对生活的态度。
  1. 诗歌鉴赏
  • 意境之美:《山居四首·其一》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意境。诗人将自己隐居在山林中的生活环境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自然之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安详。
  • 情感深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情感。无论是对枯梅的欣赏还是对寒禽动态的描写,都透露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
  • 哲理意味: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诗人通过对自身处境的反思,表达了对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1. 文化价值
  • 历史地位:《山居四首·其一》作为宋代诗僧释元肇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释元肇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研究宋代诗歌艺术的重要文献。
  • 艺术影响:该诗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朵奇葩,被后人不断传颂和模仿。

《山居四首·其一》不仅体现了释元肇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该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