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天目上竺守岁

林木悲嘶带断霞,淡烟楼阁梵王家。
明朝岁律从头起,绕遍山茶一树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和天目上竺守岁》是宋代释元肇的一首古诗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底蕴,成为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围绕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解析:

  1. 作者简介
  • 释元肇:南宋著名诗人,号淮海,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他的生年和卒年不详,但据其作品风格推测,他生活在北宋末期到南宋初年之间。释元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人,还是一位高僧。他在宗教修行之外,同样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这在古代文人中实属罕见。
  1. 诗作原文
  • 林木悲嘶带断霞:诗句“林木悲嘶带断霞”描绘了一幅清晨时分山林间的景象,树木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低语着什么。这里的“断霞”指的是残阳如血,映照在天空和山峦之上,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壮丽与哀愁。
  • 淡烟楼阁梵王家:“淡烟楼阁梵王家”则展现了一座座楼阁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的样貌,而“梵王家”则暗示着这里可能是一个佛门圣地,充满了神秘与庄严的气息。这里的“梵王”指佛教中的菩萨,可见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崇。
  1. 创作背景
  • 历史时期:此诗创作于宋朝末年,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矛盾重重,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释元肇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信仰的坚守。
  • 文化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艺术极为繁荣的时期,诗词、书画、音乐等各类艺术形式都达到了顶峰。释元肇作为这一时代的文人,其作品中自然融入了当时文化发展的烙印。
  1. 主题思想
  • 守岁寓意:在中国古代,守岁是一种重要的节日习俗,象征着辞旧迎新。释元肇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怀以及对未来岁月的期盼。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在很多文人墨客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 宗教情感:诗中的宗教色彩也十分浓厚,反映了释元肇对于佛法的虔诚信仰。通过对佛教元素的运用,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
  1. 艺术特色
  • 意象营造:释元肇在《和天目上竺守岁》中巧妙地运用了意象,通过自然界的元素如树木、云雾、寺庙等来构建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起这首诗的背景。这种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的艺术效果大大增强。
  • 抒情手法:诗歌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这种抒情方式使得诗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

《和天目上竺守岁》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是一部蕴含丰富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代表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哲理的深刻领悟和独特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文化背景和诗人的个人情怀,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和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