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嵩明教塔二首 其二

落涧流泉势欲豗,断碑古塔蚀苍苔。
雨声一夜卷春去,风撼千山我独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礼嵩明教塔二首 其二》是宋代释元肇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释元肇,作为宋代的诗僧,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深厚的佛学修养,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人简介:释元肇,一位生活在宋朝的僧人,以诗僧的身份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常常融合佛教哲学与自然景观,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深远。

  2. 诗歌原文
    落磵流泉势欲豗,断碑古塔蚀苍苔。
    雨声一夜卷春去,风撼千山我独来。

  3. 诗意解析

  • 落涧流水:”落磵流泉”意味着山涧中泉水流淌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力量和节奏感。
  • 断碑古塔:提到“断碑”与“古塔”,这可能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时间的侵蚀。碑石和古塔的残破,映射出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厚重。
  • 雨声与春去:诗句中的“雨声一夜卷春去”传达了春雨一夜之间带走了春天的气息,暗示着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及生命力的短暂。
  • 独自行走:最后一句“风撼千山我独来”表达了诗人在风雨中独自行走的情景,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 语言简练:虽然用词简单,但每一句都富有深意,通过对景抒情,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 象征手法:诗中使用了许多自然元素,如流水、古塔和风雨,这些象征性的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感悟。
  1. 文化价值
  • 宗教与自然的联系:释元肇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佛教思想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密切联系,反映了佛教教义中的自然观。
  • 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间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代: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属于宋朝,这是一个文人辈出的时期,诗歌作品众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风貌和文化氛围。
  • 文学地位:《礼嵩明教塔二首·其二》在当时的文学界占有一定地位,被视为宋诗中的佳作之一。
  1. 审美体验
  • 视觉享受: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从山涧到古塔,再到风雨中的行者,构成了一幅充满动态美的画面。
  • 情感共鸣:诗中的每个画面都触动人心,使人产生共鸣,无论是自然的壮美还是人生的孤独,都让人深思。

《礼嵩明教塔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深层次地触及了人类情感和生命体验的主题。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和丰富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