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檐前竹,特立万竿玉。
萧萧送雨声,沈沈照窗绿。
风雪凌压之,可摧不可曲。
澹然如幽人,长年在空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为爱檐前竹,特立万竿玉。
萧萧送雨声,沈沈照窗绿。
风雪凌压之,可摧不可曲。
澹然如幽人,长年在空谷。
天台山中十首·其十是宋代释元肇创作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更为深入的描述:
创作背景:释元肇生活在北宋时期,他在天台山中生活并创作了许多反映他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的诗歌。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通过这些诗篇,读者可以窥见当时天台山的秀丽风光以及释氏的生活状态。
诗句解析:诗中的“为爱檐前竹,特立万竿玉”表达了诗人对竹林的喜爱,用“特立万竿玉”来形容竹子高大、挺拔的样子,形象地描绘了竹林的风貌。“萧萧送雨声,沈沈照窗绿”则生动地描述了雨后的景象,雨声萧瑟地送来,窗户映入的是一片翠绿。
艺术特点:释元肇的诗歌语言精炼,意象丰富,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他的诗作在形式上多采用五言绝句,这种形式便于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自然感受。
《天台山中十首·其十》不仅反映了释元肇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审美特色和社会文化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宋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也能更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