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鼓院桃村

举头见青山,高与天齐平。
俯首鉴灵泉,派分天池清。
是中十亩园,烂若红霞蒸。
夫差昔不国,舞榭歌台倾。
风惊柳腰折,雨集蛙部鸣。
霭霭墟里烟,纷纷鸡犬声。
寂寥千载后,公来畅幽情。
手种桃千株,草架屋数楹。
厥壤宜芬芳,昭俭易落成。
子孙相追随,日夕生遐征。
公今云台仙,轻强垂百龄。
支筇歌紫芝,倚松诵黄庭。
绿阴长蟠实,白莲闯池生。
客从何方来,略不通姓名。
自云多昔人,食之能飞升。
更老上所尊,只恐蒲轮徵。
公乎笑而已,客言曾不听。
归来向人说,洞口云纵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鼓院桃村》是一首宋代诗僧释元肇创作的五言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田园景象。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释元肇:字圣徒,俗姓潘,通州人(今江苏南通),是宋代的一位诗僧,他的生活和创作都深受佛教影响。
  • 生平与作品:释元肇在十九岁时受具足戒,曾居住在吴城双塔、杭之灵隐等寺院,并在径山寂于其上。他留下了多部作品,其中《淮海拏音》是他的诗集,展示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深厚造诣。
  1. 作品原文
  • “举头见青山,高与天齐平”:这两句描述了诗人抬头看见的青翠山峦,它们高耸入云,与天空相接。
  • “俯首鉴灵泉,派分天池清”:诗人低头看向泉水,发现泉水分成几股流淌,如同清澈的天池一样。
  • “是中十亩园,烂若红霞蒸”:在这十亩大小的园林中,红色的花朵盛开,仿佛是红霞般绚丽。
  • “夫差昔不国,舞榭歌台倾”:这里提到了历史上的一个事件,即夫差的国家曾经辉煌但最终衰落,现在只剩下了舞榭歌台的废墟。
  • “风惊柳腰折,雨集蛙部鸣”:风吹过,柳枝摇曳,仿佛在舞蹈;雨水聚集,蛙鸣声此起彼伏。
  • “霭霭墟里烟,纷纷鸡犬声”:村落中的烟雾缭绕,鸡鸣狗叫的声音充满了生机。
  • “寂寥千载后,公来畅幽情”:经过千年的寂静,诗人再次来到这里,享受着这份宁静和自由。
  1. 诗意赏析
  • 自然之美:诗歌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 历史与现实的交融:通过描述古代的历史故事,如夫差的国家兴衰,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 田园生活的理想化:诗歌中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歌中的意象都非常生动,如“高与天齐平”的青山,“烂若红霞蒸”的花园,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 语言简练:整首诗的语言非常简练,但每个词句都有其深刻的内涵,使得整首诗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哲理。
  • 情感深沉: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世界。

《高鼓院桃村》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宋代诗作。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