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佛日禅师赞

闻薰风南来时,和赃捉获。
向树倒藤枯处,覆水难收。
勘破元禅,楪子饤底青虾蟆。
脱得圆悟,胸次用底活马骝。
横三尺竹篦,气索列祖。
翻四河雄辩,贯通九流。
薄四海内外,罔不中伤。
旷百世上下,其谁与俦。
区区作是说者,如一尘之微,又何能重轻乎山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慧佛日禅师赞》是宋代诗僧释广闻创作的一首杂言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的领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释广闻(1189-1263),字佛智,号偃溪,福建福州人。他的俗姓是林,自幼受家学熏陶,十五岁随父至光孝寺学习。成年后,在景定四年离世,享年七十五岁。其创作生涯虽短却成就斐然,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中《大慧佛日禅师赞》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2. 诗歌原文:闻薰风南来时,和赃捉获。向树倒藤枯处,覆水难收。勘破元禅,楪子饤底青虾蟆。脱得圆悟,胸次用底活马骝。横三尺竹篦,气索列祖。翻四河雄辩,贯通九流。薄四海内外,罔不中伤。旷百世上下,其谁与俦。区区作是说者,如一尘之微,又何能重轻乎山丘。
  3.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着无数读者。《大慧佛日禅师赞》不仅展现了释广闻卓越的文学造诣,更揭示了他对于生命、哲学和禅宗的独到见解。该作品中“闻薰风南来时”等诗句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敏锐捕捉和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诗人巧妙地引入了禅宗中的无常观念,使读者能够体会到生活的瞬息万变和世事的无常。
  4. 历史背景:《大慧佛日禅师赞》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佛教文化与儒学思想的交融。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纷纷关注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大慧佛日禅师赞》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写照。

《大慧佛日禅师赞》不仅是宋代诗歌的杰作,更是禅宗哲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更能洞察到禅宗思想的智慧光芒,从而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