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甑

投老林间借甑炊,心闲自觉乐无时。
生台抛饭暗持咒,山路负薪高诵诗。
惜燕常年寻故主,笑人荒冢树穹碑。
白头寂寞安吾分,何用黄金铸子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借甑》是宋代诗僧释善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感悟以及人生态度。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释善珍,宋代僧人,以其诗作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多反映了禅宗思想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释善珍的作品通常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和较高的艺术成就,其诗作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1. 作品原文
    投老林间借甑炊,心闲自觉乐无时。
    生台抛饭暗持咒,山路负薪高诵诗。
    惜燕常年寻故主,笑人荒冢树穹碑。
    白头寂寞安吾分,何用黄金铸子期。
  • 解读: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年老僧人在山林中的生活画面。通过描写僧人的日常行为,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淡然和内心的宁静。诗中的“何用黄金铸子期”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财富的淡泊,以及对精神和心灵富足的追求。
  1. 作品风格特点
  • 禅意深长:《借甑》体现了释善珍将禅宗的修行理念融入诗中的风格。诗句中的“心闲自觉乐无时”和“白头寂寞安吾分”展示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与自我实现的人生哲学。
  • 简洁明快:整首诗语言平实、结构紧凑,通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精湛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1. 社会文化背景
  • 宋代佛教兴盛: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佛教极为兴盛的时期,文人雅士多有涉猎佛学,释善珍作为僧人,其创作也深受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的影响。
  • 禅宗思想的普及: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种思想在宋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同。释善珍的作品反映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即通过内心的修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
  1. 艺术价值与影响
  •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借甑》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占据了一席之地。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宋诗的表现形式,也为后来的文人墨客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 历史影响力:释善珍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即使在今天,其作品中蕴含的禅宗智慧依然能够启迪人们对于生活、自然和心灵的理解。

《借甑》不仅是释善珍个人艺术成就的象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能领略到宋代诗风的独特韵味,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如何面对生活、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