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福帅 吴侍郎趋朝

恕斋视民犹视儿,先忧两字寒与饥。
三冬气和春有脚,旱岁笺天天雨粟。
爱杜呼母宗呼爷,史书弄笔人传夸。
异类鸣冤古有么,神明循吏只一个。
风伯叫阍称急报,政声涨天怕天破。
龙章夜下五云间,玉宸唤归碧落班。
日边驲骑催数数,截𩍐留公不停毂,安得双轮生四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福帅吴侍郎趋朝》是宋代诗僧释善珍创作的一首七言诗。释善珍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吴侍郎治理地方的赞赏,还体现了诗人对于官员职责和民众福祉的深刻关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原文
    恕斋视民犹视儿,先忧两字寒与饥。
    三冬气和春有脚,旱岁笺天天雨粟。
    爱杜呼母宗呼爷,史书弄笔人传夸。
    异类鸣冤古有麽,神明循吏只一个。
    风伯叫阍称急报,政声涨天怕天破。
    龙章夜下五云间,玉宸唤归碧落班。

  2. 诗歌主题与思想

  • 这首诗通过对吴侍郎的描述,展示了其深厚的责任感和对于民情的关怀。诗中“恕斋视民犹视儿”表明吴侍郎对待百姓如同抚养孩子般细心和关心。
  • 诗人通过对比旱年和雨季的不同情景,表达了对吴侍郎治下的人民生活改善的期盼,如“旱岁笺天天雨粟”,展现了他的政治才能和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
  • 此诗也反映了宋代官员在政治实践中的责任和担当,诗人希望通过这样的描述,激发人们对政治领袖的期望和信任。
  1. 艺术手法
  • 在艺术上,释善珍采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政府比作“龙章”、“玉宸”,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诗歌中的排比句式,如“三冬气和春有脚,旱岁笺天天雨粟”,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
  • 此外,诗句之间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如“爱杜呼母宗呼爷”,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现实意义,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1. 文化背景
  •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经济和文化均十分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士大夫对于政治和社会的关注尤为突出。
  • 此诗的创作反映了宋代士人的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政治的积极参与态度。诗人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对政治清明、民生富足的渴望。
  1. 历史影响
  • 《送福帅吴侍郎趋朝》作为宋诗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的评价,也在社会政治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激励了无数后世官员以吴侍郎为榜样,积极履行职责,服务民众。
  • 这首诗也常被引用于教育和政治讨论之中,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和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

《送福帅吴侍郎趋朝》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充满深意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对一位官员的赞美,也是对一种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这首诗通过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