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番兵来,郎战淮河西。
官军来上功,不待郎书题。
淮河在何许,妾身那得去。
生死不相待,白骨应解语。
天寒无衣儿啼苦,妾身不如骨上土。
征妇怨效张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征妇怨》并非出自唐代诗人张籍之手,而是宋代诗僧释善珍的作品。这首诗是一首杂言诗,由南宋后期的高僧释善珍创作,旨在表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征妇怨》通过描绘战争中征妇的不幸遭遇,深刻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破坏。全诗以汉喻唐,通过对战争残酷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描写,展示了战争带给平民百姓的痛苦和无奈。诗歌中“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场面,而“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则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战士们战死沙场,成为无主的白骨,人们只能在自己家的城墙下来进行招魂祭祀。
《征妇怨效张籍》是宋代另一位僧人释善珍的作品,与张籍无关,而是直接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现实状况。释善珍是南宋后期的佛教僧侣,他不仅在宗教领域有所建树,还是一位擅长诗歌的诗人。《征妇怨效张籍》便是他的一首代表作,通过诗歌表达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以及生命的脆弱和顽强。
《征妇怨》和《征妇怨效张籍》都是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文学作品,它们各自通过不同的诗人和时代背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民生活的艰辛。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