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番兵来,郎战淮河西。
官军来上功,不待郎书题。
淮河在何许,妾身那得去。
生死不相待,白骨应解语。
天寒无衣儿啼苦,妾身不如骨上土。

【注释】

前年:去年。番兵:指吐蕃的兵马。郎:对男子的美称。淮河:在今河南淮滨一带,是当时与吐蕃作战的前线。

上功:上报战功。郎书:男子的书信。题:书写。

何许:哪里。妾身:女子自称。

死生不相关,白骨应相语。

天寒无衣儿啼苦,妾身不如骨上土。

【赏析】

这是一首闺妇怨诗,写妻子因丈夫被征召入伍而思念丈夫,希望他能早日立功归来。诗中表现了封建时代的妇女对男子的依赖、期望、痛苦和绝望。

首句“前年番兵来”,即去年(前年)吐蕃的兵马入侵,这一句总领全诗,为后文描写战争场面作了准备。第二句“郎战淮河西”,指出了丈夫奔赴前线的地点,是淮河之西,指明了战事发生在今河南一带。第三句“官军来上功,不待郎书题”,说明朝廷已将战功报上去,不再等待丈夫来信报告战绩了。第四句“淮河在何许,妾身那得去”,说丈夫不知在哪里打仗,她也不知道丈夫在哪里?自己又怎么能离开家去呢?这两句反映了妻子对丈夫生死未卜的焦虑和无奈的心情。最后两句“生死不相待,白骨应解语”进一步渲染了妻子的悲伤和痛苦,表明妻子对丈夫生死未卜的担忧;同时,也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处境和不幸命运。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切动人,形象鲜明生动。诗人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了妻子对丈夫生死未卜的担忧,表达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