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昙李耳东家丘,不生虞夏生衰周。
世乱杀夺无时休,佛现身作大慈舟。
老务静治销戈矛,孔以笔诛着春秋。
学佛亦有绝世流,学老曾见飞升不。
最后三人师孔氏,气节虽同穷达异。
渊明不仕义熙岁,倾家酿秫供一醉。
翰林谪仙与苏二,卒以蛾眉招众忌。
脱靴偶忤高力士,触拨玉环良细事。
谁知绍述丞相嗔,铜驼陌上荒荆榛。
僧伽拥扶度鲸海,虏酋过坟禁樵采,使我掩卷增感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内容涉及儒、释、道三教,以及历史上的名士和文人。以下是诗句的翻译和解析:
瞿昙李耳东家丘,不生虞夏生衰周。
(注释:瞿昙、李耳都是古代神话中的仙人,这里指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东家丘指孔子,因为孔丘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他生活在东周时期,即孔子的时代。这里的“不生”可能表示佛祖在春秋时期出现,而孔子在东周时期出生,两者相隔了一段时期。)
译文:佛祖释迦牟尼在春秋时期出现,而孔子则在东周时期出生。世乱杀夺无时休,佛现身作大慈舟。
(注释:“无时休”意味着世界混乱,杀戮不断。“大慈舟”比喻佛法如船,载着众生渡过苦海。)
译文:在乱世中,杀戮不断,佛法如船,载着众生渡过苦海。老务静治销戈矛,孔以笔诛着春秋。
(注释:“老务静治”可能是指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的理念。“孔以笔诛”可能是指孔子以文字教化天下。“着春秋”指孔子的《春秋》一书。)
译文: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用文字教化天下。学佛亦有绝世流,学老曾见飞升不。
(注释:“学佛亦有绝世流”意思是学习佛法的人也有独特的风格和成就。“学老”指学习道家的人。“飞升”指道教中修炼成仙。)
译文:学习佛法的人也能有独特的风格和成就,学习道家的人也曾见得飞升。最后三人师孔氏,气节虽同穷达异。
(注释:“师孔氏”指以孔子为师。“气节”指人的品格。“穷达”指贫富得失。)
译文:最后三位老师都是孔子的门徒,他们的品格虽然相同,但在贫困和富有上却有所不同。渊明不仕义熙岁,倾家酿秫供一醉。
(注释:“渊明”指陶渊明,他在晋代的晚年选择不做官,而是过着隐居的生活,用酿酒来消愁解闷。“义熙”指晋安帝的年号。“酿秫”指酿制糯米酒。)
译文:陶渊明在晋安帝义熙年间选择不做官,他用酿酒来消愁解闷。翰林谪仙与苏二,卒以蛾眉招众忌。
(注释:“翰林谪仙”是指被贬谪到翰林院的李白,他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蛾眉”指美女的眉毛。)
译文:李白和苏东坡都曾是翰林院的官员,但他们最终因美貌而被世人所忌恨。脱靴偶忤高力士,触拨玉环良细事。
(注释:“脱靴”指杜甫曾经因为拒绝贿赂而脱下靴子,这是一件小事。“高力士”指唐玄宗的宦官,他曾对杨贵妃宠爱有加。)
译文:杜甫曾经因为拒绝贿赂而脱下靴子,这是一件小事;唐玄宗的宦官高力士曾经因为对杨贵妃宠爱有加而触犯了皇帝的旨意。谁知绍述丞相嗔,铜驼陌上荒荆榛。
(注释:“绍述”指继承前任的事业或者学说。“丞相”指宰相。“铜驼陌上”指长安城的街道。)
译文:谁知道后来继承前人事业的宰相竟然因为嫉妒而生气,让长安城的街道变得荒凉。僧伽拥扶度鲸海,虏酋过坟禁樵采,使我掩卷增感慨。
(注释:“僧伽”指佛教僧人,“度鲸海”可能是指佛教的传播。“虏酋”指入侵的少数民族首领,他经过孔子墓地时禁止砍柴烧火,以此来纪念孔子。)
译文:僧人扶持佛法如同渡过大海,入侵的少数民族首领路过孔子墓地时禁止砍柴烧火,这让我掩卷增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