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赞

担疏钞行脚,大负不平气。
失脚到龙潭,未惬平生意。
吹灭纸灯时,拶著娘生鼻。
便将一炬火,烧却闲故纸。
从兹愤愤觅冤雠,一条白棒掀天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德山赞》是宋代诗人释普度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不平之气的强烈不满和追求正义的决心。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文学特色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创作背景
  • 诗人介绍:释普度是宋代的一位僧人,他以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据资料显示,释普度的生活时期与苏轼等人相仿,这一时期的文人多有涉世之忧和对现实的不满。
  • 诗作创作:释普度在晚年时开始创作诗歌,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由于释普度的诗歌多采用佛教题材,因此他的诗歌也常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和哲理意味。释普度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不平之事的愤慨和对正义的追求。
  1. 文学特色
  • 意象运用:释普度在《德山赞》中巧妙地使用了一系列象征性意象,如“纸灯”和“娘生鼻”,这些意象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寓意深远,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现实无奈的批判。
  • 语言风格:从整体上看,《德山赞》的语言简洁而有力,充满了强烈的情感色彩。这种语言风格使得整首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激荡情绪。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德山赞》通过对不公现象的揭露和对正义的追求,传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的“一条白棒掀天地”一句,更是将作者心中的愤怒和反抗表现得淋漓尽致。
  • 文化价值:《德山赞》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不仅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追求,也为后世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德山赞》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代诗歌的魅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现实生活有益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