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疏钞行脚,大负不平气。
失脚到龙潭,未惬平生意。
吹灭纸灯时,拶著娘生鼻。
便将一炬火,烧却闲故纸。
从兹愤愤觅冤雠,一条白棒掀天地。
诗歌逐句释义:
- 担疏钞行脚,大负不平气。
- 解释:形容一个人背负着大量的书籍,走遍很多地方去阅读和学习,内心充满了对不公或不平之事的不满和愤慨。
- 关键词:“担” - 表示背负,“疏钞” - 指的是书籍,“行脚” - 行走,“不平气” - 强烈的不满或愤怒情绪。
- 失脚到龙潭,未惬平生意。
- 解释:由于某种原因(可能是外在环境或其他人的言行)导致自己陷入了困境,感到心情沉重。
- 关键词:“失脚” - 意外跌倒,“龙潭” - 比喻困境或危险的地方,“平生意” - 平顺或顺利的心情。
- 吹灭纸灯时,拶著娘生鼻。
- 解释:在熄灭蜡烛的时刻,可能因为某种突发情况,让原本计划好的事情受阻或失败。
- 关键词:“吹灭” - 熄灭,“纸灯” - 象征性的物品,代表希望或计划,“拶” - 压、迫的意思,“娘生鼻” - 比喻意外或突发状况。
- 便将一炬火,烧却闲故纸。
- 解释:面对眼前的挫折或困难,选择放弃之前认为重要但无用的东西。
- 关键词:“一炬火” - 大火,“烧却” - 销毁,“闲故纸” - 指过去认为有用但实际上无用的东西。
- 从兹愤愤觅冤雠,一条白棒掀天地。
- 解释:从此开始,满怀愤怒地寻找那些真正值得憎恨的敌人或敌人,用尽全力去对抗和消除它们。
- 关键词:“愤愤” - 愤怒的样子,“觅冤雠” - 寻找真正的敌人,“白棒” - 比喻强大的力量或正义,“掀天地” - 极大的力量或影响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强烈情感和对不公现象的抗议。通过描述背负沉重的书籍、意外跌倒、熄灭蜡烛、烧毁无用的旧书以及奋然而起的反抗,诗人展现了一个追求真理和公平,不畏艰难,勇于斗争的形象。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