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十六首 其二十九

纵火烧山腊月时,衲衣下事为全提。
几多拨草瞻风底,燎尽眉毛总不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三十六首·其二十九》是宋代释惟能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述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颂古三十六首·其二十九》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宋释惟能,号石庵,曾历住白云寺、鼓山寺等名刹,为南岳下十七世,蒙庵思岳禅师法嗣,有《石庵玿和尚语》传世。他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均在《续古尊宿语要》卷五有所记载。
  1. 诗作原文
    纵火烧山腊月时,衲衣下事为全提。
    几多拨草瞻风底,燎尽眉毛总不知。

  2. 主题分析

  • 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修行境界。通过对“纵火烧山”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看淡、追求精神升华的人生态度。
  • “衲衣下事为全提”暗示了修行者能够洞察一切,包括外在的世界和内心的纷扰。
  • “几多拨草瞻风底”则揭示了修行者对外界变化的超然态度,即使面对种种挑战也无所畏惧。
  • “燎尽眉毛总不知”表达了一种无知无觉的境界,即达到了对世界本质的深刻理解,超越了世俗的认知。
  1. 艺术手法
  • 运用象征和隐喻,如“纵火烧山”象征着修行者对世界的彻底超越,而“衲衣下事为全提”则暗示了修行者的内心深处有着超越世俗的智慧。
  • 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和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 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宋诗的典型特征,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1. 文化影响
  • 《颂古三十六首·其二十九》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价值,也是研究宋代禅宗文化的重要文献。
  • 这首诗的思想内涵与禅宗的“不立文字”相呼应,强调了直接体验和内在觉悟的重要性。
  •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的追求。

《颂古三十六首·其二十九》不仅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也是了解宋代禅宗文化和诗人个人修养的重要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