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归西国

此世为何世,吾身亦幻身。
固应常邈邈,其可效频频。
饯日怀乡国,闻莺忆故人。
得归方始乐,久客厌风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归西国》是宋代的文学作品,作者是释文珦。该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而且通过其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下面将围绕作品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行详细解读:

  1. 作者简介
  • 释文珦(1044年—1121年),字休默,号笑笑居士,是北宋著名高僧。他的诗作多以禅理入诗,风格清新自然。
  1. 作品原文及译文
  • 原文:此世为何世,吾身亦幻身。固应常邈邈,其可效频频。饯日怀乡国,闻莺忆故人。得归方始乐,久客厌风尘。
  • 译文:世间为何物,我身也虚幻。应该常常远离喧嚣,不可过于频繁地效仿俗世之人。每逢送别之日便怀念家乡,听到黄莺啼叫时便想起故旧。只有回到家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长期在外游历已经厌倦了这尘世的风尘。
  1. 作品赏析
  • 《怀归西国》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归隐之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中的“此世”与“吾身”相对照,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
  1. 写作背景
  • 《怀归西国》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士大夫都选择了隐逸或归隐的道路。释文珦作为一名僧人,选择离开世俗的生活,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作品往往充满了深沉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 文学地位
  • 《怀归西国》作为释文珦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宋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文人心灵史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文化追求。

《怀归西国》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怀的作品,更是宋代文人精神生活的一种反映。通过对其深入的分析,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