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茨 其二

茅茨住得安,何必府潭潭。
省祸由知足,防心在不贪。
衣荷同纩暖,食檗比饴甘。
清苦人休讶,山翁已惯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茅茨·其二》是一首宋诗,作者是释文珦。该诗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释文珦(?—1295),字素中,号梦观,晚号东皋子,又号乐郊野老、潜丘公等。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隐逸诗人,其文学成就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擅长写景咏物诗。
  1. 诗歌原文
    茅茨住得安,何必府潭潭。
    省祸由知足,防心在不贪。
    衣荷同纩暖,食蘗比饴甘。
    清苦人休讶,山翁已惯谙。

  2. 诗句解析

  • “茅茨住得安,何必府潭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满足与自得。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因为名利场的纷扰而感到焦虑,而诗人则通过“茅茨住得安”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暗示了内心的平静和对世俗喧嚣的淡泊。
  • “省祸由知足,防心在不贪”:这句话揭示了一种人生智慧。在物质欲望日益膨胀的今天,知足常乐成为许多人追求的目标。诗人提倡内心的平和与淡泊,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五色所惑。
  • “衣荷同纩暖,食蘗比饴甘”: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状态的赞赏。在古代,布帛是重要的保暖材料,而“荷”指荷叶,可以制成衣物;“蘗”是指一种可食用的野生草本植物,其浆液可以用来熬糖。诗人用这两种材料来象征生活中的温暖和甜美,体现了对自然恩赐的珍视。
  • “清苦人休讶,山翁已惯谙”:最后两句反映了诗人对艰苦生活的态度。尽管生活在清贫之中,但诗人并不感到惊讶或不满,反而以此为乐。这种心态源于他长期隐居的生活经历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理解。

《茅茨·其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还体现了他对内心平和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心灵的富足和精神的独立远比物质的丰富更为重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