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满茅堂药满园,路蹊深绝似桃源。
夕阳过去樵声尽,一个猕猴出掩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书满茅堂药满园,路蹊深绝似桃源。
夕阳过去樵声尽,一个猕猴出掩门。
《山中隐者居》是宋代诗人释文珦的作品。诗的原文如下:书满茅堂药满园,路蹊深绝似桃源。夕阳过去樵声尽,一个猕猴出掩门。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山中隐者居》具有以下特点:
意境深远:《山中隐者居》中的“书满茅堂药满园”描绘了一幅和谐安宁的田园景象,而“路蹊深绝似桃源”则暗示了一种超然世外的理想境界。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整首诗都弥漫着一种淡泊明志、远离尘嚣的美感。
语言简练:诗歌的语言非常简练,没有多余的修饰,每一个词句都恰到好处地服务于表达主题。这种简练的语言风格,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加能够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深邃情感。
意象鲜明:“书满茅堂药满园”这一意象生动形象,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书香和药草香气的宁静角落。而“路蹊深绝似桃源”则通过比喻,将人世间的纷扰与世外桃源的宁静进行了对比,增强了诗的主题深度。
《山中隐者居》不仅是一首表达隐逸生活向往的诗作,更是一部体现了宋代文人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的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文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